2011年《今世缘月报》第五期
胡适好人缘
在民国知名学者中,若论人缘之好,交游之广,影响之大,胡适当推第一人。胡适26岁就当北大教授,又是《新青年》杂志主力,一时名满天下。胡适逢人交往,没有架子,成为炙手可热的交友对象,以致每个人都以认识胡适为荣。“我的朋友胡适之”曾经是许多人的口头禅,据唐德刚《胡适杂忆》称,此语出处无考,但适之先生颇为得意。此话凸显的,并非胡适的学问或贡献,而是他的性情与声望,以及他的好人缘。
胡适在朋友中向来以乐于助人着称。他对林语堂的帮助已经成为文坛佳话。1920年,林语堂获得官费在哈佛大学留学,当时胡适是北大文学院院长,林语堂答应胡适回国后到北大教书。不料到了美国,官费没有按时汇来,林语堂万般无奈中给胡适拍电报,请他代向北大校方申请预支2000美元。过了不久,钱竟然寄来了,使林语堂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林语堂学成回国,如约到北大任教,去向校长蒋梦麟归还2000美元的借款时,蒋校长问道:“什么2000块?”原来解救了林语堂困苦的是胡适。那笔在当时近乎天文数字的钱,是胡适从自己腰包里掏的。可胡适从未向林语堂提起过这事,这就是胡适一贯的典型作风。
胡适是位有阔大目光和宽广胸怀的人。他在上海时,“左翼”作家在鲁迅领导之下,曾向他“围剿”多次。鲁迅逝世后,许广平为《鲁迅全集》的出版而四处奔走,却无人愿意帮忙,不得已求助于胡适,胡适马上着手运作,促成鲁迅文学和思想的传播。像这样不计恩怨得失,不管是友人,还是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都能尽全力帮助,中国之大,又能有几人?
胡适的朋友遍及海内外,上至总统,下至小贩、走卒,都是胡适的朋友。胡适在纽约常带唐德刚去吃小馆子,唐看到厨师从厨房跑出来,油腻腻的两手在围裙上随便擦过之后,便来和胡适握手,谈笑风生,如遇老友。一次吃完饭,唐从洗手间出来便不见了胡适,他到马路旁的店铺乱找一气,发现胡适正在厨房内和工友们聊得不亦乐乎。
胡适极重友情,他曾作白话诗道:“此身非我有,一半属父母,一半属朋友。”八十多岁的季羡林到台湾访问,在大会上听到主席李亦园讲话,说胡适晚年在中研院,下午饮茶时,经常同年轻的研究员坐在一起聊天。一次,胡适说:“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季羡林听罢,百感交集,他想到胡适晚年还在关心着他的研究,知己之感,油然而生。
(张光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