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交

|

员工通道

| |

电子采购平台

企业文化
中华缘文化

吴光:“儒缘”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发布日期:2008-10-13 浏览次数:32848

我想主要是讲儒缘。上午各位专家对“缘”做了很多的诠释,对“缘”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我讲四点浅见:

首先,是“缘”的涵义。儒家的“缘”观念,尽管在先秦时代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缘文化,但是这个意思已经是明确有了的。比如说儒家经典讲到“幾”字(不是简体字的“几”),其繁体本字跟“缘”是有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有这个绞丝。《周易?系辞下》说“幾者动之微”,就与佛教的“缘起”意义相近。周敦颐《通书》里讲“幾,善恶”,这个“幾”就是讲善缘恶缘,又有机缘之意。我把“缘”作为三个含义理解:一个是缘份,缘份就是关系;第二个是机缘,就是讲时机;第三就是因缘,就是因果和条件,不光佛教讲,儒家、道家都讲。因此“缘”的含义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二,是“缘”的分类。“缘”有很多种,第一是 “人缘”,第二是 “物缘”,第三是 “事缘”。人缘有 “亲缘”有 “友缘”,还有“群缘”,社群、民族、国家都是 “群缘”。“物缘”是讲自然界的关系,讲物质生活、经济生活的一种状态。还有就是“事缘”,就是事情发展的机遇、时机,历史发展的时机。这里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第三,是“缘”的精神。我主要是讲儒家对“缘”精神的理解。我把儒家的“缘”文化的根本精神概括为“以仁为本,以礼为用,以和为贵”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仁”的思想是孔子提出来的,讲“仁者人也,仁者爱人”。所谓道德之“仁”也就是生活之“人”,有道德的人必须有爱人之心(即普遍的爱心)。后世凡是儒家都要讲仁,如果不讲仁的就不是儒家。所以说所有儒家的思想,“仁”是最高范畴,就像道家的“道”是最高范畴一样。

仁是根本之道,礼是与时俱进的。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礼,礼又是以和为贵的,所以中华“缘”文化,或者说儒家“缘”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以仁为本,以礼为用,以和为贵”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我在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做客座研究员时写了一本小书,在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新加坡、台湾出版了,就是把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来确定儒学的理论特色与思想定位。我觉得儒家最根本的精神就是其道德人文主义精神,这也是儒家“缘”文化的根本精神。

这个“缘”文化是由几个核心价值观念组成的。我们知道,儒家提出了很多政治的、道德伦理的观念,例如仁、义、礼、智、信;圣、和、忠、恕、敬;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中等价值观念。汉代以后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之德”。近年来,周桂钿教授提出了儒学“一本五常”新说,认为儒学“一本”是“以民为本”,儒学“新五常”是“孝、仁、义、中、和”。我认为儒学有四大范畴可以作为儒家“缘”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一是“仁爱”,仁爱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普遍的爱;二是“孝悌”,“孝悌”本来是亲情,但是儒家将亲情提升为道德的自觉,就成了道德观念;三是“诚信”,“诚”就是真实无妄、诚实不欺,“信”就是恪守这个“诚”;四是“和谐”。儒家有很多关于和谐的讨论,其理想境界就是“太和”境界。如《周易》讲“保合太和”,《尚书》讲“协和万邦”,《论语》讲“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等。《礼记?礼运》篇所谓大同社会,其实就是“和而不同”的“大和”(即“太和”)社会,保持多元和谐的理想社会。

仁爱、孝悌、诚信、和谐,这四大范畴就是儒家“缘”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

第四,“缘”的作用。“缘”的作用是很广泛的,其一就是处理人际关系,需要用“缘”的精神和“缘”的核心价值去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其二就是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历史发展的趋势,也就是把握机缘。其三,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也是一种善缘。我们这个会的主题是讲得非常好:广结善缘。广结善缘,就要结世界文化之缘、思想之缘,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有一篇评论提出“今日中国拿什么去贡献世界”的问题,我觉得就是拿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去做贡献。这个精神就是前面讲的核心价值观念,仁爱、和谐、孝悌、还有诚信,就是道德人文主义精神。这样,中华文化和西文文化更是可以结缘。现在有些人批评国学,有一篇文章叫《国学质疑》,其实他是不了解国学,也不了解儒学。现在有的人到国外去跑了一圈,甚至没跑一圈,就以为中国什么都不行,就在那里大批中华文化、大骂“文化保守主义”,这叫“假洋鬼子骂国学”。其实,中华文化传统历来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立足传统、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多元文化的。儒家的文化精神,乃至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是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需要。所以我觉得,儒家的“缘”文化是具有普世性价值的,也必然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对和谐世界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