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缘文化

话说淮安老乡陈铎(上)

发布日期:2011-08-23 浏览次数:21839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20多年过去了,提起中央电视台的记录片《话说长江》,我们的耳畔便响起了它的主题音乐,也就是稍后的《长江之歌》的动人旋律,响起了陈铎那浑厚磁性的解说,沉稳中闻澎湃之声,婉转中闻激越之情。这是十足的中国男中音,是长江流淌之音,是大海召唤之音。时至今日,当陈铎回到老家淮安,为家乡人朗诵《话说长江》的解说词时,人们还能跟着他一起默诵,这就是奇迹!《话说长江》首播于1983年,陈铎和虹云两位播音艺术家的解说,开了中国电视节目男女搭档主持的先河,这部片子成为中国80年代最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创造了中国纪录片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的高峰。通过陈铎和虹云的声音,《话说长江》那锦绣华美的解说词以及长江两岸的旖旎风光、动人传奇和广博精神,一并刻在了亿万观众的记忆中。

按照约定的采访时间,我提前10分钟坐在淮安市梅园宾馆大厅一侧的沙发上等陈铎,他与北京民进的一批企业家来淮安作考察调研,一行人下榻在梅园宾馆。晚上8点刚到,在楚州区参加调研活动的陈铎一行乘面包车回来了,他与淮安市政协卜健民副主席一起走进梅园宾馆大厅。我与这位满头银丝的高个子老者握手,向他问好。帮助安排采访的卜主席把我们引进宾馆一层的大宴会厅,坐在靠窗的一张铺着红布的小方桌旁。
宾馆服务员端来两杯茶。大厅里只有我和陈铎,非常的安静,我们开始了近两个小时的交谈。几句寒暄后,我向陈铎提问了三个问题:
您与淮安的关系及自己的经历?《话说长江》之后及您近年的工作?您的家庭生活及业余爱好?
陈铎说:“我是淮安人,在哪里我都这么说,并不是到了淮安才这么说。过去淮安因为贫穷落后,被一些南方城市的人瞧不起,甚至被蔑称为“江北佬”。我对此很反感。江北人包括淮安人的贫穷落后是由历史、地理、政治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并不是淮安人的智慧与勤奋比谁差,150年前的上海不过是个渔村,而那时淮安是运河沿线四大明珠城市之一。我的祖父母都是淮安市楚州区人,父亲年轻时离开淮安到上海做小职员,后来就在上海成家生根。我生长在上海,读书也在上海。人家常会问我是哪里人,而不问我出生在哪里,因此我总是对人家或媒体说,我是江苏淮安人,周恩来总理故乡的人。我来过老家淮安四次,八十年代拍《话说运河》的时候路过淮安,印象中觉得淮安比较贫困落后;2002年我来淮安参加“淮扬菜美食文化节”演出,觉得淮安已经大变样了,成了一座像样的城市;这一次在淮安待了三天,跑了几个县区,对家乡的城市和家乡人的接触面宽了一些。淮安是一座很有文化内涵、经济社会发展很快的城市,淮安人热情,淮安的自然风景区很美,我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高兴、自豪。”
以我是淮安人的自白开头,陈铎打开了与我交谈的话闸。
1958年中央电视台刚成立的时候,陈铎在中央广播电视实验剧团工作,为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担负着除新闻外的各种广播电视节目的演播与制作,兼任摄影、音乐编辑、音响及资料等多项工种,参予了央视直播时期约85%的电视剧、晚会、综合文艺和少量新闻专题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是我国第一代电视工作者。刚建台时,中央电视台每周六播出一次节目,每次2至3小时。那时央视的发射半径很小,全北京市也没有多少台电视机。到了七十年代我国的电视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国各个城市的一些大单位有了电视机,电视观众逐渐增多。我对陈铎说,我记得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新闻,以及当年的“四·五”事件新闻等,就是在淮安卫校那台24英寸的黑白电视中看到的。陈铎说,央视从1973年就开始播出彩色电视节目。这个时期往后,陈铎成为央视第一批译制片的编、译、导、配音及许多电视片解说的骨干。也许大家还记得,1979年央视在播出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法国电影《红与黑》及稍后播出的《鲁滨逊漂流记》、《大西洋底来的人》、《望乡之星》等影视片时,城里每一台稀罕的电视机前都围满了热情的观众。在那个文化传播交流并不通畅的环境下,这些外国影视片成为中国城市人从观念上接触世界的一个主要机会。陈铎参与了许多外国影视片的编导、配音工作,他是《鲁滨逊漂流记》的译制导演,《望乡之星》的译制导演和配音。身为当年酷爱外国影视的一个少年观众,我觉得他的配音与乔榛有相似之处,但比乔榛的声音柔和一些。
我问陈铎,在你前期的20多年电视工作中,主要是做幕后工作吗?他说,差不多吧,我这个人很听组织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老是变动岗位,先后做过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编辑、音响、美工、资料等各项工作。在文革中被挤兑的时候,我还干过电工、木工。在央视我没干过的专业岗位只有:化妆和服装。
八十年代开始了,陈铎与虹云参与了记录片《话说长江》的制作,这部中日合拍的25集记录片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1983年8月7日星期天晚上,《话说长江》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出,以后每周日晚播出一集。陈铎从电视荧屏的后台走上前台,一下子为亿万中国人所熟知。从此,许多的中国家庭似乎每周有了一个节日,星期天晚上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与挤满了一屋子的邻居们等待主持人陈铎和虹云的出现。从陈铎自1958年到1983年的漫长电视生涯来评价,不能简单地说他因《话说长江》而一夜成名,也许应该这么说:幕后25年修炼,幕前25集真功。
“参与《话说长江》拍摄之前,我本来要去峨眉山,做《西游记》的配音指导,但因故没走成。《话说长江》总编导戴维宇打电话给我,问我愿不愿意参加这部纪录片。我问他,你们怎么会找我呢?戴维宇回答我,我们看过你以前解说的几集记录片《丝绸之路》。如果我去了峨眉山,就接不到戴维宇的电话,那么《话说长江》和我的经历都会是另外的样子。”陈铎对自我回忆说。
于是,陈铎成为《话说长江》摄制组的一员;于是,陈铎的主持人形象和声音与《话说长江》一起,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经典,成为30岁以上的中国人挥之不去的记忆。陈铎说,《话说长江》得了全国一等奖,奖品是一台彩电,大家不知该怎么分,上缴了;结果台里就按人头摊,平均每人领了一元钱奖金。此后的10多年里,陈铎陆续主持了《话说运河》、《万里海疆》、《话说中国茶文化》、《长征50周年》、《长征60周年》、《开发大西南》、《蜀道》等系列节目,把他的电视主持人和电视解说事业推向了顶峰。
我问陈铎,近10年来大家在央视荧屏上看到您不如以前多了,您忙些什么?您退休了吗?
陈铎略微一想说,我从事电视工作49年了,一直没有中断过。因为我是全国政协委员,所以没让我退休。我以前主持央视的《天涯共此时》、《兄弟民族》、《社会经纬》《周末文艺》,都是比较贴近观众的栏目,八、九年前央视搞节目改革,做板块式节目,《与你同行》取消以后我就不盯着做栏目了。我不大喜欢过分包装的东西,我喜欢搞创作性的节目,到现在长长短短的电视节目一直在做,比如长江之后是运河,运河之后是海洋,海洋之后是西南、蜀道等等,近几年我在做《话说青藏铁路》的专题片。
“那么,请您说说《话说青藏铁路》,这个片子什么时候能做好、播出?”我问陈铎。
他眼光闪烁,比划着双手说,2001年春国家把建设青藏铁路列入《十五计划纲要》,我很关注这件事情,后来向央视及铁道部领导建议拍摄《话说青藏铁路》,记录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他们赞许说这是有意义的事情。最初中央电视台没有人愿意承接这个难度极大的项目,所以从2002年开始,我自组班子、自筹资金,收集资料、讨论方案。做好前期策划准备工作后,我领着摄制组一班人从西宁到拉萨,在青藏高原上辛苦奔波了一段时间。2004年6月下旬,西藏安多铺上了第一根轨,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轨的历史,我们拍下了铺设第一根铁轨的场面。
陈铎此刻回到了《话说青藏铁路》总策划、主持人的身份上,脸色红润起来,仿佛他又回到了那一天,穿着大红衣裳披着雪白哈达,站在那根刚铺下的铁轨旁。他说:“我很高兴,因为我参与了这样一个重要时刻。”
在拍片的过程中,陈铎与剧组人员被青藏高原的雄姿神韵所感化,被高高悬起的铁路钢轨所激发,心智与灵感不断闪亮,领悟到了“青藏铁路是一条心路、天路、神路,也是一条青藏高原的出路。中国铁路建设者把青藏铁路建成之后,在地球上再也没有能难到他们的,如果再修铁路可能就要上月球了。”他们在工作中和电视片中鲜明响亮地提出了这种观点,这是在狂风暴日下的高难施工地段获得的感动、体会与心得,在海拔四五千米高原上攀爬奔忙获得的启迪、认知与精髓,其中包含着陈铎对记录这段历史的责任、热情、创作和情感。今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新闻媒体起劲地运用了“心路、天路、神路、出路”的宣传符号。
陈铎还没有回答我《话说青藏铁路》什么时候能做好、播出,我以沉默的等待提示他继续说下去。
他接着说,《话说青藏铁路》的拍摄工作差不多完成了一半,由于涉及到对青藏铁路拍摄脚本论证审定的问题,涉及到铁路有关部门审定我们提供的采访名单问题,暂时搁着。我们搞了三个《话说青藏铁路》的脚本送给有关部门论证,并请有关部门列出采访名单,以便将《话说青藏铁路》进行到底。遗憾的是,两年过去了我们还没得到有关部门对《话说青藏铁路》的批示或反馈意见。我们在耐心等待,请大家与我一起等待。如果一直这么搁着也不是个事,我们也做了另一手准备,比如做一部内涵更深、更广的《话说青藏高原》,已经拍摄的《话说青藏铁路》并不会废弃,而成了其中的应有之意,有关拍摄《话说青藏高原》的报批程序正在进行。
从外表、谈吐、神态、动作、思想到情感表达方式,陈铎给我的所有感觉加起来是,他是一个质朴、率真的艺术家,而不仅是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播音朗诵工作者。我问他:“您拍过电影、电视吗?”
他说,他在20岁时主演过电视剧《新的一代》,讲一群清华建筑系学生的故事,没想到《新的一代》播出后产生了影响,他那青春偶像的角色受到了欢迎。这算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电视剧,长达50分钟,而那时的电视剧一般最长只有二三十分钟,基本上是类似话剧加外景的小拼盘。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没有录像技术与设备,所有的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全都是现场直播,难度比较大。那个年代,他凭着热情仗着年轻,经常几天几夜连续工作,直到把节目完成。
陈铎谈到,4年前他参与40集电视连续剧《唐人街的故事》的筹划工作,被定为男一号角色,扮演一位爱国华侨,老艺术家孙道临表示要与陈铎演对手戏,而后收山。陈铎利用有利身份调动中美两国资源,筹备进展顺利。陈铎按程序正式递交了、过过戏瘾的请示报告,可国家广电部有了规定:播音员、主持人不得出演电影和电视剧。陈铎是央视老一辈了,当然要带头执行规定,所以这部连续剧就搁着了。然而陈铎还是演过一些戏的,1996年陈铎在电视剧《陌生的海岸》中客串演过一名乐团团长,后来还与赵丽蓉演过《夫妻识字》的对唱,与鞠萍演过《兄妹开花》等。如果有合适的本子和机会允许,陈铎表示以后可以在影视剧中再展展身手。

(陈铎,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欧盟协会创始会员、常务理事、教科文卫体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