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酒文化溯源
发布日期:2022-02-25 浏览次数:15957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姿,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诗酒文化”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诗与酒,在中国皆有着悠久的历史。起于农耕文明的酒,距今约6000多年;有文字记载而发端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也历经两千多年。“诗”与“酒”的遇合与联姻,自《诗经》肇始,即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之后,在两千多年的中国诗歌史上,酒,激发了诗人神思飞扬的灵感,构成了“诗酒文化”的“精魂”;诗,升华了酒的精神品质,为酒添加了浪漫的情韵。“诗”与“酒”在文化意义上的结合,不仅构成了灿烂绚丽的“中国诗酒文化”,而且对塑造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与精神气质以及民族品格,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而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极为鲜亮的一页。
诗是文学的源头形式,“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人类早期生活中,生活方式以及语言形式远不如今天这样发达,但人类的“思想”与“想象”却在“辟人荒”的时代奇异地发展起来。作为人类文学最早的样式,诗歌在极为精粹的形式中,传达出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的内容。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即为最为生动的艺术明证。《诗经》乃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不仅是“中国诗酒文化”的源头起点,而且同时开启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先河,奠定了中国诗歌坚实的发展基础。
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粮食极为珍贵,酒是粮食的精华,其消耗占用了大量的民用物资,国家滥酒带来国家经济制度的混乱和资源配置的无效率,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资源的浪费,与饮酒相关,酒的配置物质与饮酒体系:青铜酒器、肉食、菜肴以及因饮酒作乐而兴起的歌舞乐伎等,亦应声而起,于是,声色犬马、大肆铺张,奢靡之风随之而兴。从考古发现来看,商代造工精良的青铜酒器的制作,商纣王朝的“酒池肉林”,商代的乐舞《大濩》与《桑林》里的祭祀之品,皆反映了当时上流社会极其奢侈糜烂的生活。《诗经》的“小雅”等许多作品,即以讽喻之笔描写了这些后世鲜为人知的贵族生活景象。
当然,民间饮酒在《诗经》中亦多有表现,如燕亲友的乐歌《伐木》,以欢乐的情感与豪放的情怀,一方面再现了“酒”在民间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记录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先民们对“酒”这一特殊物质所具有的丰富情感内涵与鼓舞劳动、交友功能的文化认知:劳动时伐木呼呼响,休息时筛酒扑鼻香,饮酒时冬冬打起鼓,酒酣时大家一齐舞,碗儿盘儿齐齐摆,老兄老弟不疏远,相约他日再聚会,来把清酒饮个够。酒的诸多文化功能在古代先民生活中已经初露端倪,即:“酒”可以解乏、可以驱劳、可以鼓舞劳动干劲、可以敬长、可以交友、可以助兴、可以娱乐……而“酒”蔓延民间并与民间诗歌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的结合,不仅建立了“中国诗酒文化”的典范,也由此形成了中国诗酒文化的滥觞,开创了中国诗歌表现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