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醇香多少缘——“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侧记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次数:20569
美酒飘香在深秋,嘉宾云集今世缘。10月30日,“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在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专家学者缘聚今世缘,围绕“中国酒哲学”“中国缘”展开研讨和交流。
原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理事长谢遐龄等“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与会专家参观今世缘中国白酒智能化酿造示范车间。
“酒,是最接近哲学的一种液体”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院长贡华南就中国思想中的“醒与君子”进行报告。饮酒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醒是君子的重要品格,醉是醒的精神前提、物质前提,只有醉了才能谈得上醒,醉是味觉对视觉的压倒,醒是视觉对味觉的胜利。醒与醉一起构成了可供世人选择的、超越的价值思想。做君子,要边喝边醉,边醉边醒。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院长贡华南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就中国思想中的“醒与君子”进行报告。
复旦大学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郭晓东论述了“酒”在古礼中的意义。酒在不同的礼仪活动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构成了先秦礼乐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祀神、敬长与合欢等几乎所有礼仪都离不开酒,在冠礼、昏礼、射礼、士相见礼等中,都可以看到酒在其中所起到的润滑剂功能。
复旦大学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郭晓东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论述“酒”在古礼中的意义。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郭美华就陶渊明饮酒诗谈了酒意人生的哲学反思。喝酒不单单是一种休闲行为,酒中也有深意凸显。陶渊明将酒与诗融为一体,彰显一种酒意或醉意人生。酒意人生,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涵盖诸多层面深意。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郭美华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就陶渊明饮酒诗谈酒意人生的哲学反思。
上海交通大学中华君子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余治平报告了商周酒禁忌中的王权合法性考察。儒家对酒的要求是可以喝,但是要有限制、有节制喝。通过喝酒这个环节,把儒家的礼仪教化全部融入进去。从《酒诰》篇里面可以发现,周朝建立以后,把酒的哲学上升为君王治理国家的参考坐标,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一定要勤勤恳恳,把国家治理好。用喝酒这么一个小事,赋予它意义和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中华君子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余治平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报告商周酒禁忌中的王权合法性考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刘国民教授指出,酒的醉和醒,与庄子讲的梦和觉相似。庄子梦蝶,完全忘我。一个人非常理性,很难走入这样的审美之境。只有把自我忘却,才能与对象融合为一,从而舒适自由。陶渊明的饮酒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个意是主客真意,已经忘言了,此时就是主客分离状态。如果再描述主客融合的状态,那就无法再次去体会,更不要说描绘当初的主客融合之境,是从哲学又向前跨进一步到了文学,所以审美的情趣是最高的境界,这是难以言说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刘国民教授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发言。
中山大学王堃教授认为,君子文化与酒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圆而神”和“方以智”,醉了以后不觉醉,这是酒本身的区分。另外像听音乐一样,这种感觉和状态是超越时间性的。还有就是感觉到自己喝醉了,是酒让我醉了,这是醒醉分离,是一种反思后形成的醉,而不是酒导致的。用孔子的话解释,就是“兴于诗、立于礼、沉于乐”,这三者放在一起就是圆而神的境界,还可以感受到静和沉的关系,静是一种醒的状态,诗性语言并不完全是醒,其中还有醉,是一种醒醉融合的诗性状态,达到一种超越性。
中山大学王堃教授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刘梁剑教授指出,对于生命,我们在宇宙之中,在古往今来这样一种时空维度中来理解自身,借助酒的媒介唤醒一种基本生命的感受。儒家对酒更注重自我在理想社会秩序中的安顿,道家强调人生存的另外一个面向,在无之中找到安顿生命的东西。
华东师范大学刘梁剑教授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发言。
“我们通过饮酒,非语言的、非认知理性的状态回到本源的神秘境地,这样一种回归的方式。”同济大学谷继明教授说。
“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今世缘高沟酒非遗保护区。
“有缘必有酒,有酒必有缘”
今世缘酒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素明在致辞中表示,今世缘酒业是一个地处红色热土、具有红色基因的企业,也是一个因缘而生,随缘而盛的企业,更是一个惜缘感恩,奋发奋进的企业。我们将自觉遵循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宏观经济长期向好之“势”,主动抢抓行业深度分化之“利”,紧紧围绕“发展高质量,酒缘新跨越”的主题主线,更加突出差异化、高端化、全国化“三化方略”,谱写酒缘大业新的篇章。
全国人大代表、今世缘酒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素明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致辞。
在“百年大党与中国缘”环节,原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理事长谢遐龄高度肯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铭刻着共产党人的深挚情怀,也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愈加闪耀。“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仅是“以人为本”,不能拿新提法注释旧提法,不能止步于思想环节,本土道统的意味是极其严谨的。对“《大学》”也要做一点新的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个德就是说君王个人的德性一定要转化为对普通百姓的恩德,让老百姓受到恩惠,要感恩。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为老百姓多做好事,而且是真心诚意爱老百姓。治国要亲民,要让老百姓快乐。我们也要从天地人沟通这么一个纵向意义上去解释饮酒的现象,要快乐,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是与国缘酒的缘分。
原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理事长谢遐龄在“百年大党与中国缘”环节论坛上发言。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了70多年的治国里程,共产党的立国缘、建国缘很深厚,显得努力坚定。”余治平说,在建党一百周年契机,君子学界应该有所思考、有所发声。此次论坛的热点体现在酒哲学的建构就是“酒道”,把酒文化上升到中国酒哲学的高度,形成了中国酒哲学的概念和命题,是一个里程碑;酒和君子的关系,酒的君子观和君子的喝酒观;酒与政治哲学;喝酒的个人体验;酒与缘,酒的今世缘、中国缘,引起大家热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魏万磊教授认为,中国古代表达“五伦十义”,都是在讲政治关系、社会关系、家庭关系,酒是维持和建立这种关系的重要因素。既然是缘,而且要结这个缘,所以在维护社会关系方面,要继续在这个文化上挖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魏万磊教授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发言。
“酒,妙不可言。今世缘不仅仅是一杯酒,点点滴滴都闪烁着文化的光芒,这个文化是儒家传统与今世缘的缘结,也是哲学与今世缘的结缘。”上海交通大学唐艳副研究员说。
“酒,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上海社会科学院张志宏研究员认为,从情境角度来讲,酒有承欢的功能。承欢对于儒道来说也有区别,儒家主要体现人性的实现,而道家更加强调重情,强调感性的状态,现在可以理解为创造性的艺术状态。
上海社会科学院张志宏研究员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发言。
浙江大学君子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何善蒙认为,酒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酒可能是酒,但是喝酒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需求,能不能有纯粹形式的喝酒?魏晋时候,酒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纯粹形式的喝酒是存在的。疫情期间的线上喝酒就是纯粹的,没有太复杂的想法。酒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存在,喝点酒是好的,作为一种纯粹的生活方式是可行的。
浙江大学君子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何善蒙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发言。
山东大学李尚信教授说,酒既有社会性,也有个体性。每个人都不一样,酒要因人因时而宜,对你的身心发展有作用就是好的。酒确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使人生多彩。
上海大学曾海龙教授认为,世人对生存境遇的感受通过饮酒表达,酒可以通过物质文化扩展到一种意境,从某种意义上讲,饮酒这种活动,无论是高昂,还是低沉,还是宣泄也好,最终达到人精神上的自由。
扬州大学教授吴锋认为,喝酒的本意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酒赋予人生活的意义,又展示出了人在正常状态之外的另外一种现象,表现出来是对生活的一种总结。
今世缘酒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吴建峰围绕“酒应该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分享了技术创新实践。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可以把人的价值发挥最大化,不仅是理论学习,还要结合社会实践,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酿酒也是同样道理。怎么样做消费者喜欢的一款酒,基于天地人的“缘”,采用现代化手段,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通过工艺创新,做更香更美的酒。从行业发展来说,要解决白酒的自信问题,研究白酒的功能与健康的关系,围绕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做白酒的自动化研究,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今世缘美酒银行。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在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看来,此岸文化体系中,饮酒从个人生活和总体关系上来讲有两方面积极意义,可以让我们忘记一切烦恼、让我们得到一种调剂,酒让我们更加拉近了距离。
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副院长朱承认为,此次论坛延续了红色基因。看到了红色基因在今世缘的延续,体会到了党在创业中的艰辛,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历程,感受到这杯酒经历的千辛万苦,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奔向美好生活一个生动的案例;论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缘文化、酒文化、君子文化以及对道统、对于《大学》的新解,是这次论坛的重要理论收获;阐释了中国酒哲学的多重面向。对于酒与君子的品格,酒与礼乐文明,酒与诗意人生,酒与政治禁忌等多个面向阐释了酒哲学的内涵;展现了酒哲学的多个命题。如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做一个整体,酒是整体的切入口,这个切入口将体现在儒释道的不同理解;进一步凝聚了长三角地区中国哲学学友的情谊。在今世缘这个地方,以酒结缘,更加增加了这样的缘分。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副院长朱承在“中国酒哲学”高端论坛上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中华君子文化研究中心张禹副研究员、张凯副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陈徽、曾亦等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分享。
(2021年11月2日新华社瞭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