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交

|

员工通道

| |

电子采购平台

企业文化
酒缘文化

苏轼生命中的“酒”

发布日期:2021-05-25 浏览次数:19340

苏轼与酒有不解之缘,但有意思的是,他并不善饮酒。据宋代彭乘的《墨客挥犀》记载:“子瞻尝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谓着棋、吃酒、唱曲也。”苏轼自己也说:“吾少时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饮三蕉叶矣。”“蕉叶”是一种浅底酒杯,容量不大,况且宋朝的酒比不得今天,都是低度酒。而那时的苏轼,已经五十岁了。

苏轼不求酒量,但求酒趣,“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他写过因为喝酒进不了家门,但还不生气:“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苏轼也反对喝酒喝得烂醉如泥。他认为,很多事情不能通过喝酒去逃避,而应该用理智承担起生命的苦难。于是,苏轼常常喜欢写酒醒的时候:“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也喜欢写自己喝醉了,不打扰人,只静静地找一处风景躺下,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苏轼是一个性情中人。不论是醉还是醒,他都对美充满怜爱。而他的饮酒观在《和陶饮酒二十首》的序言里,都表现了出来:“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

在世俗沉沉的醉梦里,苏轼是了悟人生真谛的清醒者。他虽然喝得不多,但尤其喜欢与朋友一起饮酒。被贬惠州时,苏轼结交了很多朋友。朋友来,一定邀请喝酒,所以苏轼家里的酒消耗量很大。广州知府章质夫久闻苏轼大名,每月派人送六壶酒给他,但这还不够招待苏轼的朋友。苏轼便酿酒,不仅给自己喝,更为了与朋友一起分享。

苏轼酿过桂酒,这是一个隐士传授给他的,用桂花做配料,酒香四溢,香味超然。苏轼认为这是天神的甘露,非人间之物。他还酿了“真一酒”,这是一个道士传给他的方子,用白面、糯米、清水各三分之一酿造,呈玉色,有自然的香味。

好酒酿成,好友相聚,每人一杯酒在手,便是苏轼最快乐的时刻。他高兴看到朋友在喝他酿的酒时的那份快乐。一旦朋友快乐,苏轼便也由衷地快乐,甚至比喝到他酒的人更快乐。

苏轼自言:“余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吾上者。”

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血雨腥风。酒给了他温暖,也给了他力量,但他还常被剥夺喝酒的权利,甚至某些时刻连生命都堪忧。而苏轼总是欢乐多于忧愁,这除了他的心胸旷达、天性乐观之外,还因为他有一颗愿意与人分享的心。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更是一种快乐,苏轼得以拥有一种更快乐的人生。